穿越古代,看古人如何画雨

穿越古代,看古人如何画雨

中国画与西画不同,不侧重直接描绘雨水从天而降的各种形态,而是通过自然物象及人物间的关系表现出自然的风势雨意。

较为常见的例子是画竹与芭蕉,以竹叶纷披之态写风、以竹节劲峭之姿抒志,这是明清以来文人画家最喜爱的主题之一。

《墨竹坡石图》

从古到今,蕉雨竹风已经成为固定的主题。那么,除此之外,中国人还喜欢怎样画风雨呢?

明 戴进《风雨归舟图》

此画描绘暴雨降临的瞬间,风雨交加,江面上小舟颠簸摆荡,行人迎风而行的情景。

为了捕捉这大自然戏剧性的一刻,戴进运用宽阔的湿笔,快速斜扫过画面,表现大雨滂沱如泼、雨雾翻腾的撼人气势,同时他也画出翻折的树叶、芦苇,和逆风行走的小舟形成一种垂直逆向,加强整幅画的动势。

戴进这幅画以自然中的风雨云雾为创作主题,可以追溯到南宋夏珪的传统。不过,和宋代绘画相比,戴进的构图动势更强烈,笔墨也更加奔放纵咨,这件「风雨归舟图」对后代画家影响深远,成为描绘这类诗意风雨山水图的典范之作。

南宋 李迪 风雨归牧图 120.7x102.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
天色昏蒙,风雨骤起,柳枝摇曳,落叶在疾风中狂舞。李迪在《风雨归牧图》中,一开始就刻意渲染疾风骤雨的张力。

《风雨归牧图》表现的是风雨将作时,两个牧童驱牛回家的场面。作者对背景的处理巧用心机。两株古柳出枝挺拔,支撑着迎风翻舞的柳丝,侧面地表现了风势之猛。坡上杂木,岸边芦苇,叶落枝摧,风势之急得到极度的渲染。

《春山晴雨图》

款识:延佑二年岁值乙卯夏仲为仲醇余征君,作夏山雨遇图。房山道人高克恭。印鉴:高克恭印(白文)高氏彦敬(朱文)

此幅远山近石上,皆以米家点为之,画树叶亦不勾勒,率以浓淡不等之墨直接画出,水份用得特别饱满。

加以所用纸张为不吸水性,犹觉水份流动於纸上。自题此图完成时云雨正来,空气湿润,更加倍促使本图能表现雨之濛濛情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