遗珠拾粹·重檐筑语|屋顶篇

遗珠拾粹·重檐筑语|屋顶篇

中国传统屋顶种类繁多,根据样式的不同共分九级,其中以重檐庑殿顶、重檐歇山顶级别最高(重檐,就是在上述屋顶之下,四角各加一条短檐,形成第二檐),其次为单檐庑殿、单檐歇山顶,再次是悬山顶、硬山顶、卷棚顶、攒尖顶、十字脊顶、盝顶、盔顶等。

庑殿顶: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共五脊组成,是四面出水的五脊四坡式,因此又称五脊殿。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,故又称四阿顶。它比歇山顶出现得更早, 逐渐成为古代建筑中最高级的屋顶形式。现存的古建筑中太和殿、长陵祾恩殿即是此种殿顶。

故宫太和殿(图源网络)

歇山顶:有一条正脊、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,屋面是悬山顶与庑殿顶的组合,上三分之二为悬山顶,下三分之一是庑殿顶,形成四坡九脊的造型,因此又称九脊顶。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,好像歇了一歇,故名歇山顶。等级仅次于庑殿顶。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, 体量较大的建筑上。

悬山顶: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,一般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构成,悬山顶建筑两侧的山墙凹进屋顶,屋顶的檩伸出墙外。由于此类建筑的屋顶悬伸外挑于山墙之外,故又名悬山顶或挑山顶。是中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, 只用于民间建筑, 规格上次于庑殿和歇山。

硬山顶: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,屋面仅有前后两坡,山墙同屋面平齐,山面裸露向上,两坡相交处有屋脊。硬山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,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,故名硬山。

卷棚顶:屋顶前后相连处不做成屋脊而做成弧线形的曲面,也就是说卷棚式屋顶的“正脊”是弧形,与普通的人字形屋顶不一样,没有屋顶端的正脊,双坡,两坡相交处不作大脊,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面成弧形。卷棚顶是歇山、悬山、硬山的变形,出现较晚, 明清时开始普遍使用。

攒尖顶: 屋顶为锥形,无正脊, 数条垂脊在顶部集中于一点,即宝顶。一般以单檐为多,两重檐少见。包括圆攒尖, 四角攒间, 三角攒尖及八角攒尖等,多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筑, 如塔、亭、阁等。

十字脊顶:是由两个屋顶垂直相交而成,可以是悬山式,也可以是歇山式。

盝顶: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为平顶,下接庑殿顶,盝顶梁结构多用四柱,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,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。

盔顶:没有正脊,各垂脊交会于屋顶正中,即宝顶。在这一点上,盔顶和攒尖顶相同,所不同的是,盔顶的斜坡和垂脊上半部向外凸,下半部向内凹,断面如弓,呈头盔状。盔顶多用于碑、亭等礼仪性建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