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宋莢蒾
學名: Viburnum luzonicum
科別: 五福花科
灌木或小喬木,小枝被短毛,單葉,對生,葉紙質,生殖枝上者卵形,營養枝上者長橢圓至橢圓形,先端漸尖或銳尖,鋸齒緣,上表面近光滑,下表面被星狀毛,側脈5-7對。
呂宋莢迷擁有季節性的異型葉,春天與夏天最大的不同是氣溫(溫度),對植物而言最大的逆境是水份的取得與散失,夏天溫度高水份散失速率較快,所以夏天的葉較小,毛較多,近全緣,而春天新長的葉鋸齒比較明顯且大。
葉片基部有多個蜜腺,體積較小,主脈與側脈交接處有毛叢型蟲室,蟲室裏面住了肉食性的捕植蟎,實驗結果:蟲室與蜜腺都會影響捕植蟎的數量,所以葉片上小型蜜腺是提供給捕植蟎吃的食物,而不是給螞蟻吃的,植物的花外蜜腺又多了一項間接防禦的功能,因為捕植蟎(益蟲)會捕食植食性的葉蟎(害蟲)。
花兩性,花白色,複聚繖花序頂生,花輻射對稱,萼5裂,與子房合生,花冠筒5裂,雄蕊5,生於花冠上,與花冠裂片互生,子房上位,花期3-5月,果期10-12月。
肉質核果,果紅色。
呂宋莢蒾大多出現在全島中低海拔山區路旁,春天盛開時整片白色小花的景象與秋冬時紅色豔麗果實,讓人映象深刻,是優良的景觀植物。
春天的葉子較大且鋸齒明顯
夏天的葉較小,毛較多,近全緣
多個蜜腺,主脈與側脈交接處有蟲室
小蜜腺是提供給捕植蟎吃的食物
兩性花,複聚繖花序,頂生
花萼5裂,花冠筒5裂,雄蕊5
核果成熟時呈紅色,非常壯觀
接骨木帶鉤蛾幼蟲(圖:蔡德輝)
圖文: 林有義